发布时间: 2025-07-10 13:10:34
三伏天是中国传统历法中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通常持续40天。
这一时段由节气与干支纪日共同确定,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为入伏之始。庚日是天干地支组合中以“庚”开头的日期(如庚子、庚寅等),间隔10天出现一次。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阶段,其中中伏长度可能为10天或20天,具体取决于立秋节气与中伏结束日的间隔。例如,若立秋在中伏结束前,则中伏为20天,反之则为10天。
三伏天的设定源于古代对气候变化的观察,旨在指导农事与养生。此时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易受暑湿侵袭,传统习俗中常通过饮食调理、避暑活动等方式应对。现代气象学虽以实测数据划分高温期,但三伏天仍作为节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观念与生活安排。
发布于:2025-07-10 13: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