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较好常见的一种心绞痛,它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1979年WHO规定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病情比较稳定,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
引起心绞痛的病因包括: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固定性狭窄(常在75%以上);②冠状动脉痉挛,如变异型心绞痛;③冠状动脉其他病变:如炎症,栓塞或先天畸形;④非冠状动脉病变:如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严重贫血,甲亢,陈发性心动过速;⑤低血压,血液黏滞度增高或血流缓慢;⑥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其中,较好重要的是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或)冠状动脉痉挛
低血压根据不同诱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测量结果低于标准血压,无任何自觉症状,身体各个系统/器官均无异常表现,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多见于运动员、劳动者等人群。病理性低血压主要与疾病有关,如肺结核、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心绞痛等。
病理性低血压也会诱发心绞痛
低血压的常见疾病有急性失血、休克、心脏病、慢性贫血、中风等。另外,慢性消化性疾病和营养不良也会造成低血压,如结核病、肾病、重症糖尿病。
病理性低血压的典型症状有疲乏、无力、头晕、头痛、神经功能障碍等。此外,患者还会有明显的心前区不适,隐隐作痛。疼痛可在体力、紧张的脑力劳动时发作,也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生。心绞痛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尤其是低血压合并冠心病,或是低血压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心肌缺血、缺氧时,最容易发生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