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4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医书《皇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对糖尿病症状表现有过记载。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消渴篇对糖尿病“三多”症状已有过详尽的描述。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素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主要被分为两类: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剂以维持生命。1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究其根本,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
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现代医学证明,无征兆炎症能够诱发糖尿病,而天然虾青素则是通过预防无征兆炎症,预防糖尿病和阻止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损害,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足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眼病等。
虾青素可预防糖尿病患者的肾部疾病。研究发现,虾青素可保护处于高葡萄糖含量中的细胞。血糖含量高,就具有高氧化压力。高血糖含量和高氧化压力与糖尿病并发症相互关联,最常见的为糖尿病肾病。并且,虾青素还能阻止和修复因过氧化物受损胰岛ß细胞,而胰岛ß细胞控制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和活性。故此,虾青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意义非凡。
接下来要看的四项研究试验都是在日本京都大学的自然医学研究院进行的。第一项试验研究一种患有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小鼠,即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表:试验证明虾青素显著地降低了小鼠的血糖含量,并且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饲喂虾青素的试验组维持了它们积累胰岛素的能力。结论是:“这些实验结果说明虾青素对糖尿病有好的功效,并能保护ß—细胞的功能”。
糖尿病能够消极地影响身体的很多器官,尤其能够引发肾功能失调进而造成一种叫做糖尿病肾病。其中第二项试验使用的小鼠还是和试验相同的肥胖型患糖尿病小鼠,主要对虾青素有益于肾脏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进行了十二周后,使用虾青素的试验组要比对照组的小鼠的血糖含量较低。虾青素的使用改善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试验结果说明虾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减弱了肾脏受到的氧化压力进而预防了肾脏细胞的损伤。总之,虾青素可能会成为预防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新方法”。
第三个关于糖尿病的研究内容在之前虾青素有益于心脑血管部分中曾经提过,这个试验的对象是大鼠。结果表明22周之后,虾青素降低了大鼠的血压并且改善了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酸脂的含量,同时血糖含量也有所降低,再者空腹血糖含量及胰岛素抵抗力也出现了显著下降,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有所改善。有一点非常引人注意的是虾青素确实使脂肪细胞变小了。“这些试验结果说明虾青素通过增强葡萄糖的吸收量和调节循环脂质代谢物和脂联素的含量改善了胰岛素的抵抗力”。
来自韩国釜山女子学院和日本富山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虾青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氧化压力、炎症和细胞凋亡均显示出高效的调节作用。因此,认为虾青素能够作为抗糖尿病的有效的、功能性增补剂。研究人员表示,高血糖条件下,许多分子被破坏,包括DNA、脂肪酸过氧化产物以及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GES,这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而研究发现,虾青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高血糖影响的异常病变细胞,使其病变速度减慢。虾青素能有效的抑制脂肪酸过氧化反应、总活性粒子、过氧化物和一氧化氮的含量。同时,抑制因炎症所引起的一氧化氮合成酶和环氧化合酶2的生成及活性。
对此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表示,虾青素的生物活性,多是在细胞内进行体现,它渗透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其他研究资料可以断定,虾青素在细胞内可聚集足够的浓度,发挥抗氧化能力、抑制氧自由基对细胞的破坏、起到抗炎和减缓细胞的死亡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