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而肠道菌群研究专家、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JeffreyI.Gordon教授因在此前汤森路透发布的“引文桂冠奖”医学组高居首位,一度被认为是诺奖最有力的竞争者。
Gordon教授和他的团队,通过对肠道菌群的长期和细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营养不良、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息息相关。Gordon教授的研究成果,为人们理解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微妙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不仅如此,面对中国存在的滥用抗生素的现实,早在全国微生物毒素与创伤感染学术会议暨第八届脓毒症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呼吁,“随着超级菌团的出现,人类感染到某一天真的可能会无药可救......在创伤感染防治的当务之急,是研究并推广新的方法以取代抗生素。”盛志勇特别指出,随着我国“以菌治菌”研究的初见成效,益生菌有望替代抗生素。而此前,美国自然医学博士马克·A·布鲁奈克(MARKA.BRLJDNAK)在其著作中亦支持过这一观点。
我们知道,益生菌可以平衡肠道的PH值,促进体内菌群平衡,从而达到使身体更加健康的目的。人体70%以上的免疫功能在肠道。如果说肠道是免疫力的“培训基地”,“益生菌就是高级培训师”。
现实生活中,很多儿童的消化系统都有“漏洞”,从而引发过敏反应。而医生通常会开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我们知道,饮鸩止渴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早期使用过3个及3个以上疗程抗生素的儿童,日后往往缺乏微量元素,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湿疹、慢炎肠炎、行为表现不佳等问题的几率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