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肝阳性母婴传我国1.2亿左右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有30%-50%是母婴传播形成的,只有极少数人是在成年之后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生的孩子怎样避免感染乙肝病毒?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王笑梅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尤其是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将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引起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如果没有实施预防措施,则e抗原阳性而抗体阴性的母亲所生下的孩子乙肝病毒感染率非常高,而e抗原阴性但e抗体阳性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率比较低。
一、乙肝阳性母婴传播的途径
1、宫内传播: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这种垂直传播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5%-15%。
2、产时传播:在分娩时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这种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3、水平传播: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二、乙肝阳性母婴传播的风险
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含量(HBV-DNA)与母婴传播成正相关:
(1)高风险:HBV-DNA>1×106 copeis/ml;
(2)低风险:HBV-DNA 1×103-6 copeis/ml;
(3)极低风险:HBV-DNA<1< span="">×103 copeis/ml。
三、乙肝阳性母婴阻断的方式
最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是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1、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2、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
四、乙肝阳性母乳喂养的建议
对于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如果宝宝出生后及早接种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一定按时全程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
(2)定期监测血中表面抗体,如果阴性,提示缺乏保护性抗体,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进行接种疫苗。
(3)如宝宝口腔或消化道粘膜有破损时或母亲乳头破裂的,乙肝病毒可进入毛细血管引起感染,故暂停母乳喂养。
以下情况不适宜母乳喂养:
(1)母乳中能检测到乙肝病毒;
(2)乙肝病毒阳性同时有肝功能异常者,提示病毒处于活动期,对婴儿的传染性强;
(3)母亲“大三阳”者,即乙肝标志物为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
播的途径
1、宫内传播:婴儿在
一、乙肝阳性母婴传播的途径
1、宫内传播: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这种垂直传播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5%-15%。
2、产时传播:在分娩时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这种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3、水平传播: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二、乙肝阳性母婴传播的风险
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含量(HBV-DNA)与母婴传播成正相关:
(1)高风险:HBV-DNA>1×106 copeis/ml;
(2)低风险:HBV-DNA 1×103-6 copeis/ml;
(3)极低风险:HBV-DNA<1< span="">×103 copeis/ml。
三、乙肝阳性母婴阻断的方式
最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是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1、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2、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
四、乙肝阳性母乳喂养的建议
对于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如果宝宝出生后及早接种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一定按时全程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
(2)定期监测血中表面抗体,如果阴性,提示缺乏保护性抗体,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进行接种疫苗。
(3)如宝宝口腔或消化道粘膜有破损时或母亲乳头破裂的,乙肝病毒可进入毛细血管引起感染,故暂停母乳喂养。
以下情况不适宜母乳喂养:
(1)母乳中能检测到乙肝病毒;
(2)乙肝病毒阳性同时有肝功能异常者,提示病毒处于活动期,对婴儿的传染性强;
(3)母亲“大三阳”者,即乙肝标志物为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
一、乙肝阳性母婴传播的途径
1、宫内传播: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这种垂直传播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5%-15%。
2、产时传播:在分娩时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这种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3、水平传播: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二、乙肝阳性母婴传播的风险
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含量(HBV-DNA)与母婴传播成正相关:
(1)高风险:HBV-DNA>1×106 copeis/ml;
(2)低风险:HBV-DNA 1×103-6 copeis/ml;
(3)极低风险:HBV-DNA<1< span="">×103 copeis/ml。
三、乙肝阳性母婴阻断的方式
最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是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1、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2、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
四、乙肝阳性母乳喂养的建议
对于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如果宝宝出生后及早接种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一定按时全程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
(2)定期监测血中表面抗体,如果阴性,提示缺乏保护性抗体,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进行接种疫苗。
(3)如宝宝口腔或消化道粘膜有破损时或母亲乳头破裂的,乙肝病毒可进入毛细血管引起感染,故暂停母乳喂养。
以下情况不适宜母乳喂养:
(1)母乳中能检测到乙肝病毒;
(2)乙肝病毒阳性同时有肝功能异常者,提示病毒处于活动期,对婴儿的传染性强;
(3)母亲“大三阳”者,即乙肝标志物为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
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这种垂直传播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5%-15%。
2、产时传播:在分娩时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这种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3、水平传播: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二、乙肝阳性母婴传播的风险
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含量(HBV-DNA)与母婴传播成正相关:
(1)高风险:HBV-DNA>1×106 copeis/ml;
(2)低风险:HBV-DNA 1×103-6 copeis/ml;
(3)极低风险:HBV-DNA<1< span="">×103 copeis/ml。
三、乙肝阳性母婴阻断的方式
最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是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1、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2、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
四、乙肝阳性母乳喂养的建议
对于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如果宝宝出生后及早接种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一定按时全程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
(2)定期监测血中表面抗体,如果阴性,提示缺乏保护性抗体,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进行接种疫苗。
(3)如宝宝口腔或消化道粘膜有破损时或母亲乳头破裂的,乙肝病毒可进入毛细血管引起感染,故暂停母乳喂养。
以下情况不适宜母乳喂养:
(1)母乳中能检测到乙肝病毒;
(2)乙肝病毒阳性同时有肝功能异常者,提示病毒处于活动期,对婴儿的传染性强;
(3)母亲“大三阳”者,即乙肝标志物为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