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药物均具有补气的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向。补气又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元气等,因此,补气药的主治有:脾气虚,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体倦神疲,面色萎黄,消瘦或一身虚浮,甚或脏器下垂,血失统摄等。肺气虚,症见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咳嗽无力,声音低怯,甚或喘促,体倦神疲,易出虚汗等。心气虚,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等。元气虽藏于肾,但元气依赖三焦可通达全身。周身脏腑器官组织得到元气的激发和推动,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脏腑之气的产生有赖元气的资助,故元气虚之轻者,常表现为某些脏气虚;元气虚极欲脱,可见气息短促,脉微欲绝。本节各药物分别兼有养阴、生津、养血等不同功效,还可用治阴虚津亏证或血虚证,尤宜于气阴(津)两伤或气血俱虚之证。
本类药的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其中,少数兼能清火、或燥湿者,可有苦味。能清火者,药性偏寒。大多数药能补益脾肺之气,主要归脾肺经。少数药兼能补心气者,可归心经。
使用本类药物治疗各种气虚证时,除应结合其兼有功效综合考虑外,补益脾气之品用于脾虚食滞证,还常与消食药同用,以消除消化功能减弱而停滞的宿食;用于脾虚湿滞证,多配伍化湿、燥湿或利水渗湿的药物,以消除脾虚不运而停滞的水湿;用于脾虚中气下陷证,多配伍能升阳的药物,以升举下陷的清阳之气;用于脾虚久泻证,还常与涩肠止泻药同用;用于脾不统血证,则常与止血药同用;补肺气之品用于肺虚喘咳有痰之证,多配伍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以利痰咳痰喘的消除。用于脾肺气虚自汗证,多配伍能固表止汗的药物;用于心气不足,心神不安证,多配伍宁心安神的药物;若气虚兼见阳虚里寒、血虚或阴虚证者,又需分别与补阳药、温里药、补血药或补阴药同用。补气药用于扶正祛邪时,还需分别与解表药、清热药或泻下药等同用。本类药中部分味甘壅中,碍气助湿之品,对湿盛中满者应慎用,必要时应辅以理气除湿之药。
蜂蜜Feng mi
《神农本草经》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成的蜜。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至秋季采收,过滤后供用。
【性能】 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能】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应用】
1.脾气虚弱及中虚脘腹挛急疼痛。本品亦为富含营养成分的补脾益气药,宜用于脾气虚弱,营养不良者。可作食品服用。尤多作为补脾益气丸剂、膏剂的赋型剂,或作为炮炙补脾益气药的辅料。对中虚脘腹疼痛,腹痛喜按,空腹痛甚,食后稍安者,本品既可补中,又可缓急止痛,标本兼顾。单用有效。更常与白芍、甘草等补中缓急止痛之品配伍。
2.肺虚久咳及燥咳证。本品既能补气益肺,又能润肺止咳,还可补土以生金。治虚劳咳嗽日久,气阴耗伤,气短乏力,咽燥痰少者,单用有效。亦可与人参、生地黄等品同用,如琼玉膏(《洪氏集验方》)。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者,亦可用本品润肺止咳。可与阿胶、桑叶、川贝母等养阴润燥,清肺止咳之品配伍。本品用于润肺止咳,尤多作为炮炙止咳药的辅料,或作为润肺止咳类丸剂或膏剂的赋型剂。
3.便秘证。本品有润肠通便之效,治疗肠燥便秘者,可单用冲服,或随证与生地黄、当归、火麻仁等滋阴、生津、养血、润肠通便之品配伍。亦可将本品制成栓剂,纳入肛内,以通导大便,如蜜煎导(《伤寒论》)。
4.解乌头类药毒。本品与乌头类药物同煎,可降低其毒性。服乌头类药物中毒者,大剂量服用本品,有一定解毒作用。
此外,本品外用,对疮疡肿毒有解毒消疮之效;对溃疡、烧烫伤有解毒防腐,生肌敛疮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或冲服,15~30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本品作栓剂肛内给药,通便效果较口服更捷。
【使用注意】 本品助湿壅中,又能润肠,故湿阻中满及便糖泄泻者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
2.《本草纲目》:“……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张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糖类、挥发油、蜡质、有机酸、花粉粒、泛酸、菸酸、乙酰胆碱、维生素、抑菌素、酶类、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
2.药理作用:蜂蜜有促进实验动物小肠推进运动的作用,能显著缩短排便时间;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抑杀作用;有解毒作用,以多种形式使用均可减弱乌头毒性,以加水同煎解毒效果最佳;能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加速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伤组织愈合作用;还有保肝、抗肿瘤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蜂蜜50~100g,开水冲服,呕吐重者少量频服,待呕止后再顿服,治疗乌头中毒者11例,均在服药后半小时缓解,1~2小时后中毒症状基本消除(河北中医,1986,3:33);以生蜂蜜浸泡过的无菌纱布外敷,治疗Ⅰ°~Ⅱ°烧烫伤28例,烧伤面积一般为10cm2左右,除6例感染外,其余均治愈(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3:45)。本品还有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支气管哮喘、慢性老年性支气管炎、关节炎、口腔炎、肠梗阻等疾病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