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的最后两天,凌冽的寒风虽然吹散了笼罩在北京上空的雾霾,但气温也骤然下降到了零下9℃,北方开始进入到了冬天。12月2日的凌晨2点多,在某公司任管理人员的张先生被呼啸而至的救护车送到了医院急诊科。今年61岁的张先生是一位刚刚退下公司领导岗位的成功人士,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及高负荷量工作使他已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其血压最高时在170/100mmHg。由于受到一些不正确的宣传,张先生一直认为吃药有不良反应,他治疗高血压只是在发现血压高了吃药,血压不高就不吃。今天晚上他毕业后30年未见的同学来到北京,虽然刮着5~6级的北风,张先生仍旧冒着寒风去和同学们相聚见面,他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回忆起曾经的青葱岁月异常兴奋,晚上聚餐大家也喝了不少白酒,聚餐结束后回到家中,平时睡眠规律的他久久不能入睡,一直到晚上23点40张先生依旧沉浸于兴奋之中,渐渐地,张先生觉得头晕头胀欲吐,他以为是酒精的原因,到凌晨1点钟,头晕头胀加剧,伴有恶心呕吐情况,家人发觉不对劲,连忙拨打120,救护车到达后,急救人员测量张先生血压为180/110mmHg,遂边紧急降压治疗边送急诊科就诊。张先生被送到急诊科后,经过抽血查生化电解质心肌酶学、心电图、脑CT等一系列检查后,证实了张先生发生了脑出血。好在由于送医及时,经过给予乌拉地尔静脉降压、保护心脏、脑供血、营养神经并防止脑出血进一步加重等一系列治疗后,张先生的血压逐渐降至正常,稳定于140/80mmHg,张先生的生命得到了挽救。经历这么惊心动魄的一回抢救,在万幸之余,张先生的家人感到纳闷儿了,怎么同学聚会喝点酒差点出了这么大的事呢。再追问,张先生最近因为工作有所变动,精神紧张经常出现头晕头胀痛情况,但张先生并没有在意,也没有监测自己的血压,加之他一直以来害怕用药造成“依赖”,因而对自己血压变化情况不甚了解。这下,张先生的家人算是对高血压及其危害基本明了了,也算是“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2.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由于医务人员对健康知识宣教不足,导致目前在我国人们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存在认识水平低、用药治疗率低、达标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在我们周围,多数人可能认为“高血压就是单纯的血压值的增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血压虽然很高,但我没什么不舒服,所以我不用治疗。”;实际上,这些观点是十分错误的。用“沉默的杀手”来形容高血压的危险性简直太贴切不过了,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被确诊患有癌症,他(她)会立刻感到非常惊恐,但如果是被确诊患有高血压,他(她)却不会觉得情况很糟糕,而大家可能不知道,每年死于高血压的人数是死于癌症人数的4倍,虽然高血压最初不会带给患者什么不适感,可它一发病,症状就可能是因脑卒中或心肌梗死而导致的死亡。
高血压的危害主要在并发症,具体说来,高血压可累及并造成危害的器官系统主要包括: 动脉、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脑) 。长期高血压造成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脑卒中。以肾脏为例,由于肾小动脉受累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肾脏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将导致肾脏功能衰竭,出现尿毒症;而高血压可使脑部小动脉发生从痉挛到硬化等一系列改变,脑部小动脉容易有微小动脉瘤形成,当血管痉挛压力出现波动时发生破裂出血,在脑部小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又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这些情况统称为脑血管意外,也称为脑卒中或中风。脑卒中患者,轻者致残,重则致命。
由于种种原因(错误观念、不科学的广告等),很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对于服用降压药物有顾虑,害怕长期服用降压药会产生药物依赖, 不肯按时规律服药。其实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认识。古语说,“二害相劝择其轻”,确实,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当它的益处远远大干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时,我们还是应该去采用,因为如果不按时、按疗程服药,高血压给人带来的危害会更大。
3. 冬季对高血压患者有哪些影响呢?
冬季给高血压患者带来的不仅有寒意还有更高的风险。一般来说,人体的平均收缩压冬季会比夏季高12mmHg,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mmHg;气温每下降1℃,人的收缩压上升1.3mmHg,舒张压上升0.6mmHg。这是因为在寒冷的环境,冷剌激可使人在大脑中枢神经的调控下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和体液调节,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心率加快、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增加,同时又使肾脏水钠潴留,钠增加交感神经的紧张度,促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4. 高血压患者怎么才能过好冬天这一关,有效预防脑卒中?
(1)坚持适度有氧运动。为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应坚持体育锻炼,但不宜做激烈的体育运动,推荐户外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锻炼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在寒潮过境、大风阴雨(雪)和有雾的日子尽量不外出锻炼,室内温度保持在18℃左右;
(2)生活规律、保证睡眠、饮食有节,高血压患者宜进食清淡富有营养食物,忌吃高脂肪、高糖及过咸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胡萝卜、苦瓜、洋葱、大蒜、荷叶、葛根粉、鲜荸荠等;
(3)注意补充水分,睡前、起床后要喝杯白开水,防止血黏稠度升高,保持大便通畅;
(4)避免不良剌激,保持心情平静,防止情绪波动。由于冬季是死亡率较高的季节,一些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常常会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病情会越来越重,情绪低落从而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心理平衡利于血压稳定;
(5)严格戒烟、限酒,养成睡前用温水烫脚的习惯有助于降低血压;
(6)监测血压。由于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往往较其他季节要高,有些患者平素不用药或虽服用降压药平时血压控制良好,可能到了冬季血压就难以达标,因此在冬季应注意监测血压,如果发现血压较以往明显升高,应及时就诊,调整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