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血压的检查和治疗

发布时间:2015-09-17 11:39:30 阅读(440)

小儿高血压的检查

1.尿常规、尿培养、尿儿茶酚胺定性。

2.血常规检查。

3.血清电解质测定:特别是钾、钠、钙、磷。

4.血脂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

5.血浆肌酐、尿素氮、尿酸、空腹血糖测定。

6.肾静脉血浆肾素活性比值测定:必要时可做术前准备:口服呋塞米小儿1mg/(kg·d),2次/d,共1~2天,并给予低钠饮食,停用β受体阻滞药,30分钟前给予单剂卡托普利口服。结果:患侧肾静脉肾素活性大于对侧1.5倍以上。

7.血浆肾素活性测定:口服单剂卡托普利60分钟后测定血浆肾素活性,如大于12ng/(ml·h),可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注意不能服用利尿药等降压药物。

8.内分泌检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功能测定。如血压治疗未能控制,或有继发性高血压的相应特殊症状、体征,经综合分析,可选择性进行下列特殊检查:

9.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照片和肾脏超声波检查。

10.静脉肾盂造影:快速序列法,可见一侧肾排泄造影剂迟于对侧,肾轮廓不规则或显著小于对侧(直径相差1.5cm以上),造影剂密度大于对侧,或输尿管上段和肾盂有压迹(扩张的输尿管动脉压迫所致)。由于仅能半定量估测肾脏大小和位置,且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目前多已不用。

11.放射性核素肾图:131I.Hippuran(131I.马尿酸钠)肾图,测131I.Hippuran从尿中排泄率,反映有效肾血浆流量。99mTc-DTPA(99m锝-二乙烯三胺戊乙酸)肾扫描,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肾动脉狭窄时双肾血浆流量不对称,一侧大于对侧40%~60%;一侧核素延迟出现;双肾核素浓度一致,排泄一致。

12.卡托普利-放射性核素肾图原理: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由于阻止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肾小球后出球小动脉的收缩,因此服用卡托普利后行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可发现患侧肾小球滤过率急剧降低,而血浆流量无明显改变。方法:口服单剂卡托普利,小儿0.5mg/kg,于服用前、服用后60分钟和90分钟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结果:服用卡托普利后患侧DTPA的摄取和排泄降低,而131I.-Hippuran摄取无变化,患侧GFR/RPF明显降低。

13.肾动脉造影:可明确狭窄是双侧或单侧,狭窄部位在肾动脉或其分支,并可同时行球囊扩张肾动脉成形术。如患儿血肌酐>119mmol/L,则造影剂总量应限制,并予适当水化和扩充容量。

14.CT和MRI检查。

小儿高血压的治疗

对原发性高血压应首先试用非药物性治疗。注意规律的生活制度,消除各种精神紧张因素,加强饮食指导,限制含盐入量至2~2.5g/d,肥胖儿应降低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如坚持1/2~1年后血压仍无下降趋势或有靶器官受累现象或有潜在疾病时可试用药物治疗。对继发性高血压患儿应针对病因治疗。

1.利尿药

通过促进排尿降低血容量而起降压作用,适用于低肾素型高血容量的轻、中度高血压。在严重的高血压病与其他降压药合用能增加其他药物的降压作用,应用过程中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1)氢氯噻嗪 抑制髓襻升支皮质部对Na和Cl-的再吸收,促进肾排钠,并有降压作用。

(2)呋塞米 为强襻利尿药,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儿,必要时静脉注射生效快。用药中如氮质血症及尿少加重则应停药。

(3)螺内酯 因其为醛固酮拮抗剂,适用于肾上腺增生、肿瘤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儿。

2.血管扩张药

作用机制为直接扩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总外周阻力,从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扩张血管血压下降,继发性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及水钠潴留的副作用,故与普萘洛尔和(或)利尿药配合应用可增强疗效。

(1)肼屈嗪:不引起肾血流量下降,故可用于肾功能衰竭。常与利尿药和β阻滞药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

(2)二氮嗪或称低压唑:为非利尿的噻嗪类衍生物。静脉快速注入1~2分钟即起作用。一次无效时30分钟后可重复。为高血压危象的首选药物。

(3)硝普钠:用于高血压危象,用输液泵控制下静脉滴入给药点滴后数秒钟内起作用,停药后1~2分钟作用消失,可调整静滴速度,控制血压下降速度,故治疗高血压危象较其他药物安全。药物副作用主要是硫氰酸盐中毒,故用药超过2天时,需测血硫氰酸盐浓度不得超过10mg/dl。

(4)米诺地尔:降压作用较肼屈嗪强,与β-阻滞药与利尿药联合应用适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严重型高血压。也可应用于肾功能衰竭患儿。

3.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

(1)中酚妥拉明:用于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阶段,尤其在有高血压危象时可静脉缓慢推入或滴入。

(2)哌唑嗪:通过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降压,长期应用无耐药性,与利尿药及β-阻滞药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眩晕、无力。为减少反应性晕厥,应减少首次剂量并于睡前服用。

(3)β-受体阻滞药:降压机制不明确,可能与血管运动中枢及肾球旁装置的β受体的抑制作用有关。适用于高搏出量高肾素性高血压患儿。与利尿药及血管扩张药合用可增强疗效。常用的制剂有普奈洛尔、拉贝洛尔(Labetalol,又称柳胺苄心定)兼有α和β受体阻滞作用。起效迅速,疗效高,对心、脑、肾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轻、中、重度各型高血压,静注可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抢救,开始0.2mg/kg,无效时10分钟后0.5mg/kg缓慢静注,必要时最后一次静注1.0mg/kg,总剂量≤4mg/kg。静注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降压作用平稳,有效后改为口服。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

适用于高肾素性高血压,对正常肾素性及低肾素性高血压也有效。因可增加肾血流量,也适用于肾功能衰竭患儿。降压作用迅速,可用于高血压急症治疗,与利尿药合用效果更好。目前应用较广泛,已成为常用的一线降压药。

(1)卡托普利 是最常用的药,推荐剂量早产儿及足月儿0.01~0.03mg/(kg·d),于后24~48h视病情加量到0.1mg/(kg·d)。6个月以上0.05mg/(kg·d)始用,逐渐加量至满意疗效,最大量为每次2mg/kg,8~12小时1次。停药时逐渐减量,避免骤停。

(2)依那普利 对ACE的抑制作用较弱,但口服后在肝脂酶的作用下,生成二羧酸活性代谢物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对ACE的抑制作用比卡托普利强20倍。

5.钙通道阻滞药

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达到扩张血管、降压的目的,降压效果较好,已用于儿科临床的有硝苯地平(尼非地平)、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硝苯吡啶)降压效果较好,舌下含疗效优于口服,治疗重症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原则上对轻-中度高血压开始用一种药,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效果。一种药产生效果不满意时再加第2种药。常用治疗方案为首选噻嗪类利尿药,无效时加用β受体阻滞药,必要时再加血管扩张药。近年来有良好降压作用的钙阻滞药及卡托普利也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用药时应考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在长期控制不满意者,其机制常较复杂,则需用不同作用方式的药物联合用药,如高肾素性高血压可用β-阻滞药或卡托普利,疗效不好时也可用钙通道阻滞药与利尿药合用。内分泌疾患中嗜铬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过多时,可用酚妥拉明静点或口服哌唑嗪,有心动过速时加用普萘洛尔。

6.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在儿童期高血压危象常表现为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的治疗应选择紧急静脉给药降压。药物首选硝普钠或拉贝洛尔,也可用二氮嗪(低压唑)。为保证心、脑、肾等脏器充足的血供应,降压不宜过快,最好在治疗开始后6h内降低计划降压的1/3~1/2,在以后48~72h内降压至接近正常。一旦高血压危象缓解,改为口服卡托普利或钙通道阻滞药。在降压同时必须积极迅速控制惊厥,降低颅压,并注意心肾功能状态,尤其伴有肾功能不全时必须调节好水电平衡。

7.其他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治疗是根治高血压的关键,如对肾动脉狭窄因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者用经皮球囊导管扩张术,50%患儿可治愈,无效者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则需行血管内支架或手术治疗。

小儿高血压的护理

1、家人要多了解高血压的知识,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定期督促患者测量血压,以观察病情。

2、尽量使患者保持开心的状态,患者身边需常有人陪伴,避免患者受到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3、让患者定期参加一定的运动,不仅使患者心胸开阔,而且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对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4、保持患者大病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5、定期带患者回医院检查,如果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要立刻就医。

6、高血压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不可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

7、合理调节患者的饮食,多以清淡为主,坚持少盐、忌烟酒的原则。

结语: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小儿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导致小儿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而这种疾病对于小孩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因此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ilife.cn/zhuanti/hypertension/174622.html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城热销产品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