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供佛的太阳糕”,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困惑:这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话出自晚清时期记录北京街头叫卖声音的专著《一岁货声》,描述的是在北京街头叫卖太阳糕的情景。太阳糕和春分有一定的联系。太阳糕是用来供奉太阳真君的祭品,而按照古代的习俗,在春分这一天要祭祀太阳神,皇帝会在北京的日坛上祭祀大明神(太阳),因此太阳糕与春分有所关联。太阳糕的制作方法是用米粉做成小饼,然后在上面捏一个小鸡,象征着太阳中的金乌。有些人为了省事,干脆连小鸡也不做,直接在饼上盖一个鸡形的红印。
谈到春分前后北京人的饮食习惯,太阳糕和养生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吃了太阳糕是否有保健功效呢?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米粉可以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因此用米粉制作的太阳糕可能也具有类似的作用。因此,除了解饿之外,多吃几块太阳糕可能还对胃部有益。
谈到春分养生,我们可以从饮食入手,但不仅仅局限于太阳糕。经历了惊蛰后,植物从土壤中生长出来,春分时它们最为嫩绿。家养的植物不提,我们来说说春天的野菜。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句诗大概是辛弃疾喜欢吃荠菜,否则春天野草花卉种类繁多,为何单单提到荠菜呢?许多人也像辛弃疾一样热爱荠菜。比如我,每到这个季节,总是想吃一碗荠菜馄饨,清甜嫩滑的荠菜,让春天更加美好。除了美味之外,荠菜的营养价值也很高。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平凉,归肝、肺、脾经;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而现代医学认为,荠菜富含维生素A,对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有益。
虽然荠菜清甜可口,但春天也有些带苦味的野菜不容忽视,比如蒲公英。蒲公英的苦味口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但喜欢苦味的中国人对此并不介意。尽管蒲公英味苦,但其营养价值却不容忽视。蒲公英富含胡萝卜素和铁质,是补血的良好选择。此外,蒲公英性寒利水,对炎症和疮痈有一定疗效。在烹饪方法上,蒲公英的变化丰富,除了可以焯水拌食外,还可以油炸食用。
相对于油炸蒲公英,我更喜欢油炸花椒叶。花椒叶独特的辛辣味在油炸后得到充分释放。入口时,除了口感酥脆外,还会刺激鼻腔,不仅是味觉享受,其他感官也会跟着激动。古人认为花椒叶可以治胃痛,而《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叶具有驱虫的功效。
实际上,更多人喜爱的还是香椿。老北京的胡同几乎每条都有几棵香椿树,吃香椿比去野外采摘荠菜、蒲公英要容易得多。即使现在,市场上想买蒲公英也不容易,但香椿却很常见。无论是炒鸡蛋还是腌制,香椿都是美味佳肴,切碎后拌面,香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ilife.cn/zhuanti/nutrilite/27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