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基础:中药学——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之珍珠

发布时间:2015-08-06 09:07:00 阅读(508)

  凡以平息肝风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风内动惊厥抽搐病证的药物,称息风止痉药。

  “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息”,本类药物主入肝经,以息肝风、止痉抽为主要功效。适用于温热病热极动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等所致之眩晕欲仆、项强肢颤痉挛抽搐等症,以及风阳夹痰、痰热上扰之癫痫、惊风抽搐,或风毒侵袭引动内风之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等症。部分兼有平肝潜阳、清泻肝火作用的息风止痉药,亦可用治肝阳眩晕和肝火上攻之目赤、头痛等。

  此外,某些息风止痉药,尚兼祛外风之功,还可用治风邪中经络之口眼 斜、肢麻痉挛、头痛、痹证等。

  珍珠 Zhenzhu

  《日华子本草》

  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前一种海产珍珠,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地区,以广东合蒲产者最佳;后两种淡水珍珠主产于安徽、江苏、黑龙江等地。全年可采,自动物体内取出,洗净,干燥。水飞或研成极细粉用。

  【性能】 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效】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应用】

  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本品甘寒,质重沉降,入心、肝经,重可镇怯,故有安神定惊之效。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等症,单用即效,如《肘后方》用本品研末与蜜和服。性寒清热,甘寒益阴,故更适用于心虚有热之心烦不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症,每与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养心安神药同用。

  2.惊风,癫痫。本品性寒质重,清心、肝之热而定惊止痉。治疗小儿痰热之急惊风,高热神昏,痉挛抽搐者,可与牛黄、胆南星、天竺黄等清热化痰药配伍,如金箔镇心丸(《杂病源流犀烛》);用治小儿惊痫,惊惕不安,吐舌抽搐等症,可与朱砂、牛黄、黄连等配伍,如镇惊丸(《医宗金鉴》);用本品与朱砂、麝香、伏龙肝同用,可治小儿惊啼及夜啼不止,如真珠丸(《圣惠方》)。

  3.目赤翳障,视物不清。本品性寒清热,入肝经,善于清肝明目,消翳,故可用治多种眼疾。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之目赤涩痛,眼生翳膜,常与青葙子、菊花、石决明等清肝明目之品配伍,如真珠散(《证治准绳》);若治眼目翳障初起,可与琥珀、熊胆、麝香、黄连等配伍,研极细,点眼,如珍珠散(《医学心悟》)。

  4.口内诸疮,疮疡肿毒,溃久不敛。本品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之功,用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溃烂等症,多与硼砂、青黛、冰片、黄连、人中白合用,共为细末,吹入患处,如珍宝散(《丹台玉案》);亦可用珍珠与牛黄共为末,如珠黄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若治疮疡溃烂,久不收口者,可用本品配炉甘石、黄连、血竭、钟乳石等,令极细,调匀,外敷,如珍珠散(《张氏医通》)。

  此外,本品亦可用治皮肤色斑。现多将本品用于化妆品中,以防治皮肤色素沉着,有润肤养颜之效。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用,0.1~0.3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 珍珠与珍珠母来源同一动物体,均有镇心安神、清肝明目、退翳、敛疮之功效,均可用治心悸失眠、心神不宁及肝火上攻之目赤、翳障及湿疮溃烂等患。然珍珠重在镇惊安神,多用治心悸失眠、心神不宁、惊风、癫痫等证,且敛疮生肌力好;珍珠母重在平肝潜阳,多用治肝阳上亢、肝火上攻之眩晕,其安神、敛疮作用均不如珍珠,且无生肌之功。

  【古籍摘要】

  1.《目华子本草》:“安心、明目。”

  2.《本草衍义》:“除小儿惊热。”

  3.《本草汇言》:“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含碳酸钙,多种氨基酸,无机元素有锌、锰、铜、铁、镁、硒、锗等。尚含维生素B族、核酸等。

  2.药理作用:珍珠水解液可抑制小鼠自主活动,并有抑制脂褐素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珍珠粉提取物对小鼠肉瘤细胞、肺癌细胞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珍珠膏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珍珠粉有抗衰老、抗心律失常、及抗辐射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珍珠粉外敷,治疗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导致口腔糜烂者20例,10天内全部治愈(四川中医,1988,4:封三);口服速效珍珠粉胶囊,有一定的降压及改善症状作用(湖南中医杂志,1995,3:8);用珍珠粉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50例外伤皮肤缺损经换药,游离植皮后全部治愈(河北中医,1991,5:20)。另有用珍珠等治疗糖尿病、十二指肠溃疡、子宫颈糜烂、梅核气等。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ilife.cn/zhuanti/pearl/172731.html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城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