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作用
1. 构成人体组织
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建造新细胞和新组织不可缺少的,并用来取代一部分因不断受破坏而衰老的细胞。高蛋白食物相当于人体组织的建筑材料。
2. 参与肌肉收缩、氧的运输与贮存、物质代谢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许多体内因素,如肌肉收缩、氧的运输与贮存、物质代谢与生理功能的调节等都与蛋白质有密切联系。另外,蛋白质营养不良时,免疫功能受损,更容易发生感染。一些氨基酸对免疫功能有独特的影响,例如,一些研究显示谷胺酰氨的补充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的能量供应;牛磺酸的抗氧化作用,也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改善。大强度运动训练,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一些研究显示此时的免疫功能降低。因此,在大强度运动训量期间,更应保证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营养供给。
3.维持血糖,提供能量
体内糖储备的耗竭,血糖水平的降低是肌肉疲劳和中枢疲劳发生的重要原因。氨基酸的糖异生作用是体内维持血糖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体内绝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以后的碳骨架都可进入糖的代谢途径,并可转化为葡萄糖。其中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占氨基酸异生葡萄糖的30%。在人体的三大产能营养素中,蛋白质并不是最主要的供能营养素,在肌糖原贮备充足时,蛋白质供能仅占总热能的5%;当肌糖原耗竭时,蛋白质供能上升至15%。但是,当机体由蛋白质供能时,酸性代谢产物增多,会增加体液的酸度,降低运动能力,引起疲劳和需水量增加等副作用。
运动时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蛋白质对运动员十分重要,它是构成机体的主要成分,补充体内分解的蛋白质,此外还提供运动中的一部分热能。运动时,器官肥大、酶活性提高、激素调节活跃,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变化。耐力性运动使蛋白质分解加强,合成速度减慢,机体尿氮和汗氮排出量增加;而力量性运动在使蛋白质分解加强的同时,活动肌群蛋白质的合成也增加,并大于分解的速度,因而肌肉粗壮。以上反应均使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
蛋白质供给不足
若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缺乏,影响骨骼肌的修复,影响运动性损伤的修复,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而且会导致运动性贫血。
蛋白质供给过多
若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影响机体正常的代谢,增加肝、肾负担,增加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运动效率;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是酸性的,过多蛋白质会使体内的酸度增加,易发生疲劳。因此,摄入蛋白质过多反而对身体有害,尤其在摄入热能不足时,这种危害更大。
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
运动人群的蛋白质摄入量应比一般人高,应占总能量的12~15%,力量型项目增加到15~16%。如成年运动员每千克体重蛋白质供给量为1.8~2.0克,少年运动员每千克体重蛋白质供给量为2.0~3.0克,儿童运动员每千克体重蛋白质供给量为3.0~4.0克。在摄取的蛋白质中,优质蛋白质应占1/3以上,如奶、蛋、鱼和瘦肉等。另外,提倡大豆制品与谷类食品的搭配,可使氨基酸模式得到互补,提高蛋白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