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肺结核病人一起生活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发布时间:2015-09-18 14:42:23 阅读(456)

与肺结核病患者同居一室,属于密切接触者,应高度警惕被感染上结核。肺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早年牛结核病控制工作不过关,牛奶消毒技术也不过关,饮用含大量结核菌的牛奶引起消化道传染,这条途径现在基本不存在。一般的共用餐具或洗漱用品放在一起不会引起结核病传染。最有效的防止结核病传播的措施之一,就是及时治疗发现的肺结核病人。肺结核病人的传染性主要是在被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之前,有效治疗1-2周后传染性会大大减弱甚至消失。改善房间通风是最好的消毒措施,当然也可用紫外线进行房间消毒。既然是密切接触者,当然应该进行体检。

结核病虽是一种传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研究证明,在结核病人中,经显微镜检查发现痰液中有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这类病人,医学上称为排菌病人,即为结核病的传染源。

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结核菌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与传染。传染方式是,当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大量含有结核菌的微小痰沫排放至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痰沫,即会受到传染,医学上又称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轻重以及接触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内父母祖父等长辈、托儿所幼儿园、小学老师或其他长期一起生活或工作单位的同事中有排菌肺结核病人,其周围人尤其是儿童较易受到结核病菌的感染。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是否发生结核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受到感染结核病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的影响,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又低则容易发生结核病。

人体初次受到结核菌感染后,通常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结核病,少数人在抵抗力降低时,可(在一生中任何时候)发生结核病。发生结核病的几率大约10%。幼儿、青春期、老年人和营养不良、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发病率较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因免疫缺损,抵抗力持续下降,一旦感染结核菌极易发生结核病。

采用结核纯蛋白衍生物(PPD)法进行皮肤试验,根据皮肤反应结果来判断,可了解健康人群是否已被结核菌感染。试验强阳性者一般认为已感染了结核菌,应该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看是否已经患有结核病。如果仅仅是结核菌的感染而未发病,可在结核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发病的机会。特别是家庭、学校中与排菌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更需进行药物性预防性治疗。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ilife.cn/zhuanti/tuberculosis/175062.html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城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