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眨眼也会变慢
帕金森病人的动作迟缓,不只是比正常人慢半拍,而是动作慢到像电影里的“慢动作”。比如,正常人抬手、握拳只需要几秒钟时间,但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可能要花1至3分钟,非常慢而且笨拙,尤其是在精细动作上更慢。同时,帕金森病患者眨眼也会变慢,医学上称为“瞬目动作减少”,正常人一分钟眨眼几十次,帕金森病患者一分钟可能只眨眼几次,这样的“目不转睛”是不正常的。此外,帕金森病患者面部表情呆滞、木讷,感觉老是盯着人看,其实是无意识的。有些帕金森病人嘴巴张开合不拢,甚至流口水。
另外,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帕金森病的动作慢、震颤、强直、姿势步态障碍4大症状出现之前,如睡眠障碍、焦虑、抑郁这些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早就困扰患者多年。有调查数据显示:约八成帕金森病患者认为患病对其工作和社会交往妨碍较大;约六成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之后感到心情抑郁,孤单寂寞。
“帕金森病早期进展很快,到了晚期反而放慢脚步。”伴有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应首选同时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帕金森病药物。
治疗离不开“三驾马车”
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是对症的手段,无法治愈疾病。因此过早进行手术或者盲目延迟手术都是不明智的。“帕金森病的治疗离不开‘三驾马车’。”和其他病不同,帕金森病人要控制病情,需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康复科共同治疗。
吃药是病人的第一选择。但是,张宇清也表示,药物与帕金森病的“蜜月期”并不长久,通常服药四五年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在运动并发症的早期,医生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服药时间等来解决这些问题。“但随着患病时间越久,运动并发症只会越来越重,而且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性下降,调药越来越困难。”
“当单纯药物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时,病人可以到神经外科寻求帮助。” 张宇清指出,这部分病人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术,通俗地说,就是利用微创手术,在脑部安装一个电极,也就是所谓的“脑起搏器”。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手术与药物相结合,可让患者的用药量大为减少,有些病人甚至可以减少一半用药,相应的并发症也随之减少。不过,DBS手术并不能“一劳永逸”。手术做完后,病人还需要进行定期随访,调整脑起搏器的脉宽、频率、电压等参数,同时根据病情的改善程度来调整药物剂量。
在现有治疗模式下,最容易被帕金森患者轻视的当属康复治疗。“帕金森患者应该是三分手术,七分服务。”帕金森病的康复训练,要伴随终生。康复治疗师和训练师会针对病人功能障碍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而病人回家后要坚持锻炼。呼吁社区医院应重视并负担起帕金森病患者康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