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盆腔炎血栓性静脉炎(1)

发布时间:2015-10-29 14:40:43 阅读(471)

 

 

盆腔感染部位的静脉内膜被细菌侵犯受损而引起血栓,血凝块进一步受到感染即形成化脓性盆腔炎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严重但少见的盆腔感染并发症。

病因:

可见于盆腔手术后感染,少数发生于输卵管卵巢脓肿病例。最常发生于产褥感染及流产感染。主要由厌氧类杆菌和厌氧球菌感染引起。细菌及其内毒素直接通过被损害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Ⅷ因子而启动内凝血系统。实验证明,内毒素可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其机制可能是:胞浆钙离子浓度增加,活化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使血小板变形、蛋白激酶C活化和糖蛋白Ⅲ磷酸化,导致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构象的改变,而致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高热,可达40~41℃,呈弛张型,时高、时低,波动极大,且频繁反复发作,并常伴有寒战。脉搏细速、持续增快。大多数仅感轻度下腹部疼痛。若在右上象限及肋脊角区剧烈疼痛及叩击痛,应考虑卵巢静脉血栓静脉炎存在。Collin报道的盆腔血栓静脉炎70例中,40%累及卵巢静脉。

诊断:

由于本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除了尸检能明确证实以外,只能根据一般临床表现进行推测。

1.病史:术后或产后3~21d出现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反复发生寒战及弛张型高热,脉搏细速。有其他重症的感染情况和客观指标,但腹部症状模糊。用通常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失败。

2.体征:盆腔检查可无异常发现,盆底一般有触痛,少数可在宫旁附件区触及硬而触痛的索状物,或结节状增粗。除上述体征可作诊断参考外,病变多发生在盆腔壁血管支的静脉内,位置较低,妇科检查时不易查到病变区,如在盆腔侧壁深部有压痛,或患侧下肢变粗、变白、疼痛、皮温降低,则有助于诊断。因感染性血栓蔓延到股静脉,整个患侧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形成“股白肿”而出现上述体征。盆腔检查后可引起急剧高热,系局部病灶受到激惹,感染血凝块进入血运,引起脓毒血症所致。 3.血培养:高热时抽血作一般细菌培养,常为阴性,偶有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阳性。但厌氧菌培养可发现厌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

4.X线胸片可能提供线索,如有肺梗死或肺脓肿,则有助于诊断。一般肺部脓毒性血栓常为多发性。

5.试验性治疗静脉滴注肝素36h后,体温下降,病情好转。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ilife.cn/zhuanti/pid/196870.html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城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