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通常在十二三岁便开始有了月经,第一次月经来潮可称为初潮。当由于当时女性的卵巢功能尚不稳定,所以月经并不规律,在月经初潮后一般需要隔数月、半年或更长时间再来月经。一般女性会在月经初潮来临之后的2年左右逐渐形成规律。
那么,月经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少女从进入青春期开始,其卵巢便开始排卵,此时卵巢内可以产生两种激素,即雌激素和黄体激素(黄体酮)。这两种激素可以使子宫的内膜增厚。如果卵子在排出后没有受精,黄体就会慢慢萎缩,使这两种激素分泌急剧减少,增厚的子宫内膜得不到激素的支持,就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和缺血坏死而脱落,并经过阴道流出体外形成月经。由此可见,经血就是脱落的子宫内膜与少量血液的混合物,可以说月经对子宫内膜的脱落起着清扫作用。
月经是女性重要的生理特点,同时也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正常而规律的月经,不仅意味着女性自身妇科系统正常运作,同时也是全身各个器官系统正常的表现。
那么,女性朋友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自己的月经正常与否呢?
(1)看经血颜色。
正常的经血一般呈红色或暗红色,若出现黑色或伴有黑色血块,或出现淡红色,都属于不正常。
(2)看月经持续时间。
正常月经持续的时间为2~7天,2天以内则称为经期过短,超过7天则称为月经延长。
(3)看月经量。
月经量指一次月经来潮的出血总量,正常的月经出血量为30~50毫升。一般认为每月失血量多于80毫升即可称为病理状态。
(4)看月经周期。
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就是月经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即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8~30天,提前或延后7天左右,均可视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