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锌是啥东西?能去除黑头粉刺吗?

发布时间:2015-08-06 阅读(595)

  氧化锌软膏是皮肤科医生手中当之无愧的一大法宝,治疗皮炎、创伤、溃疡等皮肤问题都少不了它。而在最近,它似乎又被赋予了更多神奇的“功能”。英国生产的复方氧化锌乳膏“sudocrem”在网络上爆红,不少网友认为它能够“去除黑头粉刺”,甚至还可以拿来“做面膜”。氧化锌软膏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真的是解决皮肤问题的“万能药”吗?

  氧化锌是何方神圣?

  氧化锌在古代埃及就已经开始用于辅助伤口愈合,公元前1550年的埃伯斯纸草对此即有明确记载[1]。目前,市场上多种治疗皮炎、创伤、溃疡等皮肤问题的霜剂、膏剂和敷料都以氧化锌作为主要成分,防晒产品中也能找到它的身影。诸多等多家婴儿用品公司也有以氧化锌为主要成分的软膏剂,作为婴儿护臀霜或者尿布软膏销售。

  锌是生物体内金属酶、调节蛋白和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表皮中的锌含量比深层的皮肤组织要高约6倍,而锌缺乏的患者伤口愈合也比正常人缓慢[2]。氧化锌是一种性质非常稳定的白色粉末,它不溶于水,具有吸附油脂和水分的作用,在皮肤外用药物中主要起收敛、干燥和抑菌作用。有研究发现,外用氧化锌可以通过调节表皮伤口愈合的多个环节(如炎症、纤维增生和组织重塑)发挥促伤口愈合效果,这种效果被认为与局部缓慢、少量而持续的锌离子释放有关[3]。氧化锌对于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堪比一些价格昂贵的酶成分药物[4],同时它还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念珠菌对皮肤的损害[5,6]。除此之外,氧化锌不透光,还可以反射紫外线,因此,它也常用在防晒和遮瑕的化妆品中。氧化锌和油膏基质混合后制成的氧化锌软膏或锌糊,是皮肤科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

  氧化锌软膏和含氧化锌的防晒霜、乳液有什么不同?
 

  氧化锌软膏是一种用油脂作为基质、不含水的外用制剂。这种制剂具有较强的封包效果,可促进有效成分吸收。油性基质不仅可以防止皮肤水分蒸发,也可阻止外界水分进入。

  而“霜”和“乳液”等产品的基质,则是水和油互相包裹的乳剂系统。水包油形式的基质称为“露”或者“乳液”(Lotion),它们往往流动性较强,保湿效果微弱,主要起滋润的作用。油包水形式的基质则称为“霜”或“乳膏”(Creme),这种基质往往稍粘稠,保湿效果较强,比如各种润肤霜或者雪花膏。如果软膏中固态成分含量很多,则称为“糊”(paste),具有吸湿、收敛的作用。

  氧化锌软膏具有无刺激和耐受性好的特点,油性的软膏基质又能起到隔离和保湿的效果,因此FDA将其归为“皮肤保护剂”。也就是说,在皮肤局部受损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大面积暴露的创面或渗出、水疱,都可以用它作为辅助药物,保护创面,促进皮肤愈合。但由于氧化锌软膏并无针对某一皮肤疾病的特定治疗效果,因此如果罹患严重的皮肤病,仍应当及时求医,对症用药。

  皮肤问题小帮手

  氧化锌软膏几乎没有刺激性,而且具有隔离水分和收敛抗菌的作用,它确实能帮我们解决不少皮肤小问题。婴儿、孕妇和老年人也都可以安全地使用。

  尿布皮炎(又叫尿布疹或者“红屁屁”)是由于婴儿皮肤薄嫩,受到尿液、粪便或分泌物浸渍以及织物等刺激后发生的皮肤局部过敏或者炎症反应,在婴儿中十分常见。由于很多外用药物对于婴儿的安全性都缺乏数据支持,因此治疗方面的选择十分有限。氧化锌软膏在尿布皮炎的宝宝身上恰好能够起到隔离水分和刺激物、收敛皮肤、促进愈合的效果,对尿布皮炎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因此被用作大多数尿布软膏的主要成分[7]。
不仅如此,氧化锌软膏对成年人的皮肤问题也有广泛用途。如对植物所致的接触性皮炎有一定收敛效果,对于颈前、腋窝、腹股沟区的间擦皮炎、亚急性湿疹、日光皮炎、轻微烫伤、轻微擦伤、蚊虫咬伤、冻疮、小面积伤口长期不愈合,以及激光治疗术后护理等方面都有辅助作用。还有研究证实外用氧化锌软膏对糖尿病相关下肢溃疡和压迫性溃疡(又称压疮,在常年卧床的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愈合有益[8]。如此多的适应证让氧化锌软膏有了“万能药”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居家旅行必备药品”。

  什么情况下应避免氧化锌软膏?

  “万能药”虽好,但也不是什么场合都适用。油性的膏体有一定封包效果,因此它不适合用于创面渗出液较多的皮肤问题。急性湿疹伴大量渗出、大面积溃疡、糜烂、水疱等情况都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氧化锌软膏。

  另外,由于氧化锌颗粒具有吸湿和收敛的特性,它实际上会对皮肤产生轻微的脱水作用。因此,并不建议特应性皮炎、慢性湿疹、老年瘙痒症、寻常型银屑病等具有皮肤干燥特点的患者长期、大面积使用氧化锌软膏作为皮肤护理用品(当合并急性发作或者轻微渗出等情况时可短期使用)[9]。这类患者应选择与皮肤生理脂质成分类似的保湿用品。

  做面膜,不靠谱

  近期网络、微信上有消息称,用以氧化锌为主要成分的乳膏或软膏做面膜,可以“除黑头粉刺,美白皮肤”。然而,这种使用方法其实对皮肤并没有什么好处。

  氧化锌软膏基质的附着能力强,不易清洁,如果用它做“面膜”,氧化锌颗粒和皮肤表面摩擦或许能产生一些物理性去角质的效果,使得皮肤看起来更细腻,而残留在皮肤表面的氧化锌颗粒也多少会发挥一些“遮瑕”效果,使黑头粉刺看起来不那么明显。然而,痤疮粉刺的根本原因——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过度角化却无法通过氧化锌软膏来解决。不仅如此,软膏膏体的封包效果和氧化锌颗粒的堵塞反而会加重闭合性粉刺等皮肤问题。在厚重的膏体包裹之下,某些制剂辅料的透皮吸收增加,还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因此以粉刺为主的痤疮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所谓的 “面膜”。

  氧化锌软膏并不是“万能神药”,脸上糊了它也不能让皮肤变得像婴儿屁屁那样白嫩。正确使用氧化锌软膏可以方便地解决很多皮肤小问题,但错误或者过度使用也会给皮肤带来新的烦恼。

  参考资料

  [1] Cooke, M. A. (1993). Influence of zinc oxide in the closure of open skin woun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15(6), 272-272.

   [2] MOLOKHIA, M. M., & PORTNOY, B. (1969).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in skin III. Zinc in normal skin.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81(10), 759-762.

  [3] Agren, M. S., Krusell, M., & Franzen, L. (1990). Release and absorption of zinc from zinc oxide and zinc sulfate in open wounds. Acta dermato-venereologica, 71(4), 330-333.

  [4] Agren, M. S., & Strömberg, H. E. (1985). Topical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 a randomized comparative trial of Varidase® and zinc oxide.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nd Hand Surgery, 19(1), 97-100.

  [5] Akiyama, H., Yamasaki, O., Kanzaki, H., Tada, J., & Arata, J. (1998). Effects of zinc oxide on the attachment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ains.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17(1), 67-74.

  [6] Auger, P., Colin, P., Joly, J., Poirier, S., & Colin, D. (1989). Treatment of Cutaneous Candidosis in Guinea Pigs: Effect of Zinc Oxide on the Antifungal Efficacy of Nystatin. Mycoses, 32(9), 455-460.

  [7] Xhauflaire‐Uhoda, E., Henry, F., Piérard‐Franchimont, C., & Piérard, G. E. (2009). Electrometric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a zinc oxide paste in diaper dermatit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31(5), 369-374.

  [8] Lansdown, A. B., Mirastschijski, U., Stubbs, N., Scanlon, E., & Ågren, M. S. (2007). Zinc in wound healing: theoretical,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aspects.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15(1), 2-16.

  [9] Gloor, M., Haus, C., Fluhr, J. W., & Gehring, W. (2001). Do shake lotions, zinc oil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gels produce dehydration or moisturization?.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14(1), 34-43.

  (来源:果壳网)



欢迎转载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ilife.cn/zhuanti/zn/172623.html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